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浅述通风系统在国内外所面临的不同状况

时间:2018-09-08 02:42:41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2012年骆家辉捅破了我国空气污染状况的窗户纸,唤醒了民众对空气健康需求的意识,空气净化器和通风系统随之成为了高速增长的产品。通风系统在国外是非常成熟的产品,为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我国市场不少商家开始大力推广国外品牌的通风系统,但无论是实际使用效果还是市场的接受度,都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有不少差异,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室外空气污染状况不同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不可避免,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期也经历了同样的空气污染期,历史上英国伦敦就是出名的“雾都”,美国洛杉矶也经历了同样的问题。上世纪末,随着产业升级和环境治理,欧美发达国家的空气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国室外的空气污染状况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决定了在我国安装的通风系统需要考虑更多的空气净化功能,以保证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天气下,还可以向室内输入洁净的空气。

2、建筑节能状况不同

 

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就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在这一点上重视程度不够,时至今日,我国的建筑节能状况较发达国家差距非常明显。例如和北京气候条件大致相同的德国,在1984年的建筑节能标准就已经达到了现在中国建筑的节能水平,平均每平方米每年消耗约25kg标准煤,到2001年,这一数字降低到8kg,而时至今日,更是有代表最先进的建筑技术的“被动房”,能耗可以低于普通节能建筑的10%。

建筑的能耗主要是由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门窗的空气渗透率决定的,门窗的空气渗透率越低,建筑节能性就越好,但是自然通风率就会降低,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机械式的通风系统,那在室内的人们就可能会患上“病态楼宇综合症”,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机械式通风系统(VMC)已经成为新建建筑的标准配置,其主要目的是用于通风换气。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状况下,即使不开窗,自然换气率已经达到了每小时0.5~1次,这个换气次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0.5~0.7h-1。换句话说,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存量房的建筑气密性,根本不需要担心通风量的问题,在室外平均风速3m/s的情况下,门窗缝漏进来的新风已经符合换气次数标准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在空气污染的天气下,漏进来的空气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所以基于存量房气密性状况的通风系统,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减少室外侵入室内的空气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也正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技术,以1980年的建筑状况作为参考标准,分为50%节能率,65%节能率以及75%节能率三个阶段。在国家十三五计划重点项目“绿色建筑”的方向指导下,2015年开始部分地区推行75%节能率的“绿色建筑”。对于新建成的75%节能率的绿色建筑,通风系统就需要综合考虑室内的新风量和净化量来进行换气次数设计,而不是简单地按照0.5~0.7h-1进行计算。

3、室内装修材料标准不同

 

对于室内装修材料,国外大多数是采用释放量作为限定参数,而国内都是使用材料含量来作为判定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的建材标准只有“达标”和“不达标”,并未对建材的污染释放做出分级判定,也没有使用限量的规定,而建材污染物的实际含量并不能代表实际情况下使用该建材的有害物质释放量,因此无法控制室内最终的污染释放量。

以甲醛为例,我国的标准限值为0.124mg/m³,建材低于此含量均判定为E1等级,可以用于室内装修。而欧洲和日本的标准则是以每平方米每小时的实际释放量作为分级判定,并对不同等级的材料使用限量作出相应的规定,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进行标准的制定,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控制室内装修污染。

所以在我国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即便是全部使用的都是符合标准的材料,装修完成后室内装修污染依然可能超标,这种情况下导致的健康损失,消费者只能自行承担。所以在我国目前建材标准的情况下,新风设备需要更大的通风量和更全面的有害气体处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5月1日开始,国标GB18580-2017正式开始实施,将之前版本中对建材的多种测试方法统一为国际上更为通用的“测试舱法”,这标志着我国的建材标准逐步同国际接轨。

4、民众对空气健康的认识不同

 

室内的空气污染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从产生源上看,包括是从室外渗透进来的和室内活动产生的;从类别上看,包括颗粒物、细菌病毒、各种气体污染。而民众对空气质量的认识上,主要还是停留在“雾霾”导致的PM2.5颗粒物污染上。同时,即便是只关注PM2.5,我国对颗粒物的空气质量执行的标准也仅仅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最低标准。这就导致了只要室外天气预报报告“空气质量良”,大家就都认为没必要采取空气净化措施。在我国,空气质量相关设备的市场渗透率不足5%。

5、民众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不同

 

空气健康产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并非“刚需产品”,但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加接受空气健康产品,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正在处于人均GDP一万美金左右的水平,这正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消费升级转折点。恰逢我国处于目前这个消费升级的当口,类似空气健康、水健康产品会逐步逐步从“非刚需产品”转变为“刚需产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产品性价比能控制在更大范围的民众价格承受能力范围内,就会加速这个转变过程。

一项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对产品效果和安装成本是最优先考虑的,紧跟其后的是对后续的使用成本,后续使用成本的价格敏感度甚至高于初装成本。所以在效果保证的情况下,如果每年的耗材使用成本能控制在民众接受范围以内,那将会加快空气健康产品在我国的推进速度。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所面临的状况不尽相同,简单的引进适合国外使用的通风系统并不能真正解决目前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国内设备厂家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真正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